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{{settrSelectedText ? settrSelectedText : '更新时间'}}
{{sexSelectedText ? sexSelectedText : '性别'}}
{{ageSelectedText ? ageSelectedText : '年龄'}}
{{settrSelectedText ? settrSelectedText : '更新时间'}}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总站
总站 {{item.sitename}}

最敢生的省份,也开始“抢人”了

时间: 2025-03-18 22:26 分类: 招聘动态 来源: [转载] 每日经济新闻

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: {{clickNum}}

适逢春招季,新一轮“抢人”热潮,一触即发。

刚刚过去的周末,成都落地“蓉聘行动”计划年度首场大型线下招聘,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、数字文创等成都优势赛道、特色产业招聘火热;

不久前,在杭州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上,830家企业推出2.1万个岗位,人工智能岗位数量占据十分之一……

3月16日,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更祭出“最强春招会”——

从级别看,该场招聘会为人社部举办的“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活动”启动仪式,省、部主要领导出席,规格前所未有;从规模看,超千家用人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,吸引境内外近2000所高校、近12万名求职者报名,岗位、人才双“爆单”。

不少人发现,此轮以春招为“战场”的人才竞争,暗合了今年初DeepSeek带动的新一轮科技产业升级趋势。而其中,广东人才“焦虑”显得格外迫切、又有迹可循。

早在今年的“新春第一会”上,广东即提出实施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行动计划,将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,此次招聘会正是重要活动之一;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广东省委书记还对外发出“东西南北中,发展到广东”的邀请。

这一次,广东为何这么拼?

追逐“顶尖人才”

从数据上看,“敢生”的广东拥有充实的人口“底盘”。

根据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,去年,广东出生人口113万人,相比前一年增加10万人,占全国比重从11.4%增长至11.8%,不仅连续7年蝉联中国生育第一大省,还是全国唯一出生人口破百万的省份。

不仅如此,外地人还在源源不断涌入广东。根据2021年发布的七人普数据,广东自六人普以来10年间,外省流入人口达2962.21万人,居于全国首位。尽管近两年广东人口净流入放缓、甚至出现外流,但到去年,广东省外净流入人口仍保持增长,并推动实时在粤人口达到1.5亿人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广东坐拥全国最大的人才“蓄水池”,即便近年来国内有关“人口红利”优势减弱的讨论不断发酵,似乎尚能“稳坐钓鱼台”;但当产业转型升级从规划层面不断落地,人才竞争不断走向“高精尖”,制造业大省广东也很难坐得住了。

图片来源:广州日报

杭州无疑是那个“搅局者”。今年初,当爆火的DeepSeek带动“杭州AI六小龙”集体出圈,“广东三杰”为何没在广东创业成为热议话题。二者的指向是一致的: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,是包括AI在内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关键。

对于为何实施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行动计划,广东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也提到:

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,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决定了广东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”,展开新一轮引才,“既是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、人才底座的长远之计,更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之举,事关全局、事关未来,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”。

比对“六小龙”,浙大系毕业生支撑起“半壁江山”;瞄准高学历“顶尖人才”,也成为广东此次大规模揽才的突出特点。

数据显示,在招聘会现场5万多个岗位中,面向博士、博士后的岗位就有近1万个;而广东人社厅统计,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,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。

如果说AI是杭州眼下最热的产业标签,机器人则是广东的“代名词”。前不久“出圈”的“机器人七剑客”,同样亮相此次招聘会。有机器人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,机器人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,对人才需求尤为迫切,因此其大部分岗位主要面向博士生,并将提供百万元年薪。

“机器换人”下半场

对于广东而言,再次校准揽才策略,还源于一场同样迫在眉睫的产业变革。

去年10月,广州人社局公开“最缺工”30个职位排行,揭开广东用工矛盾的一角:名单中,“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”高居首位,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、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也名列其中。

图片来源:广州日报

对此,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称,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结构出现了技能与学历结构的不匹配,“基础技能性岗位缺人,高学历人才在部分领域竞争激烈,最终形成供求错位,使高校毕业生‘就业难’和企业‘招工难’并存”。

“用工荒”一直都是广东制造的难题,它推动大量外地人流向广东,进入制造业、充当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。上个月,广东迎来春节后人口迁入高峰,流动人口数量达1600万人;而广东省人社厅相关人员提到的数据是,节前外省农民工返乡人数高达1940万,约占外省农民工总量的80%。

对于广东来说,AI远不止是带来新就业的新兴产业,它还可能颠覆整个制造业的用工结构,乃至人口结构。

2020年,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莫荣研究团队曾研究发现,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,人工智能率先替代缺工岗位,因此短期内对我国就业影响总体有限;然而,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,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。从长远看,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渐进性且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。

另一组来自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查数